舌尖上的春节
大米淘净、浸水蒸熟、揉米成团……2月17日,大年初六,家住杜柳社区的居民杜桃林和妻子谢望春开始了一道地方特色美食——团子的制作。
去年春节由于疫情,他的儿子杜飞在外地务工没能回家过年。今年春节,杜飞回家团聚,他们要赶着杜飞回岗前,准备好家乡的特产。
“在外工作,就惦记着家里的味道,有时候家里寄过来的豆腐乳,一块都能吃一碗饭。”杜飞在广西桂宁从事金融行业,一年到头就春节回一趟家。因此,每年他最期待的就是好好尝一尝“妈妈的味道”。
为了迎接儿子回家,进入腊月开始,杜飞的父母就开始了准备:精心挑选的草鱼、猪肉和土鸡,经过腌制晾晒,制成独具仙桃特色的“沔阳三腊”;糯米蒸熟阴干,在锅内焙炒,制成炒米,加入麦芽糖定型切片,即为麻叶子;面粉加入鸡蛋、葱花、酵母,擀皮切片,油炸成翻饺子……一系列的“沔阳味道”,让杜飞尝够儿时味道。
“同事们也挺喜欢我们的老沔阳美食,今年回广西,我爸妈估计要把车的后备箱塞满。”提着这些,杜飞脸上洋溢着幸福。
制作沔阳特色年味,在中国烹饪大师陈锡椿看来,这不仅仅是家家户户年节必做的美食,更是仙桃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体现。
“春节期间是一年的农闲时节,各地都有制作各类美食的习俗。”陈锡椿介绍,仙桃在江汉平原,湖网密布、鱼米飘香,很多特色小吃都是在米、鱼、肉作上了文章。
春节常见的麻叶子、玉兰片、荷叶子等干茶品种,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的汤圆和团子,都是大米和糯米制作的。湿茶常见的腊鱼、腊猪肉、腊鸡等腊味,也是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制成的。它们都会成为仙桃人招待客人的美味端上餐桌。
“招待贵客,端上家里制作的最好的食物,体现着仙桃人崇尚礼仪的文化。”陈锡椿认为,年味是一个地方人们的集体行为,是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仙桃人“舌尖上的春节”,也让本地优良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体现。(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谢伯康 实习生 刘欣怡)
(hai_xiantao)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