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让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生根开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回望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可以看到改革能指明方向,能激发信心,更能带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一场伟大革命自此拉开序幕,新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做的是更长远的布局和更深刻的变革。而基层作为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近一公里”,决定着整个改革的实际成效。
永葆“深学”的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层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学习重点。基层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进一步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努力用全会精神及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深刻领会继续推进改革对于基层发展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党中央关于继续推进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细悟”的劲头。全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前提,时刻领悟其阐明的改革在基层工作中深刻内涵和核心要义是关键。基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相结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解决基层发展中问题的必然选择。
树立“实干”的作风。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所在就是要突出行与效,聚焦群众需求的“问题破格”,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各级党组织要将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到基层建设中,时刻把群众同不同意、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打分卷”,用心、用力、用情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实干重实践,持续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基层减负等工作,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基层自治,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刻理解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让三中全会精神能够在基层落地生根、发芽开花,才能坚定改革信心、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实践需要、回应人民期盼,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进。
(hai_xiantao)官方微信。